您的位置:首页 > 司法专栏 >
调解“鸡毛蒜皮”小纠纷 促进基层社会大和谐
www.cs.suiningpeace.gov.cn 】 【 2025-09-02 10:30:39 】 【 来源:法治射洪

  在基层,“鸡毛蒜皮”的小纠纷不计其数,这种纠纷涉及的争议金额一般都不高,甚至当事人就是为了“争一口气”。但是这样的纠纷往往具有隐蔽性,很容易被忽视。在某个时间节点,纠纷双方当事人很可能会从口角冲突升级为肢体冲突,甚至转换为“民转刑”案件。


  射洪市广兴镇某村村民张嬢嬢,一脸怒气的走进射洪市司法局广兴司法所,向司法所工作人员倾诉到:“不管怎样,我就是要争口气,就是要争赢”。是什么原因让这位60多岁的嬢嬢顶着大太阳也要“告”到司法所?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边给老人倒水,一边安抚老人情绪。待张嬢嬢情绪有所缓解,司法所工作人员便开始询问事由。


  原来,三十年前,同村村民王大爷因建房与张嬢嬢的老人公置换了宅基地,那时候两家人还是“干亲家”,关系较好。前些年张嬢嬢的老人公去世了,张嬢嬢家现在的宅基地(置换前是王大爷的宅基地)因为修路占地,去年赔偿了土地青苗费50元。王大爷及家人主张这50元应该是自家的,认为当年的宅基地交换不作数。虽然钱不多,但就因为这个事情,两家人见面就争吵,亲戚也不认了,矛盾逐步激化。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边倾听张嬢嬢诉说着对王大爷一家的不满,一边与张嬢嬢拉起了家常,询问家里有几个娃儿,现在做什么,几个孙儿等日常生活情况。渐渐的,张嬢嬢的情绪有所缓解,表露了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也不是在乎钱,就是不服这口气。人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张嬢嬢气愤地说到。


  为妥善化解矛盾,司法所工作人员走访了村两委干部,对两家人置换宅基地的事实进行了确认。为避免两家人坐在一起发生冲突,司法所工作人员采用背对背方式分头做双方的工作。因王大爷已是90几岁高龄,沟通不便,司法所工作人员首先与王大爷的子女进行联系,向王大爷子女宣传解释了土地置换及收益等法律规定和相关案例。三十年前宅基地已交换,这是事实,那么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收益和土地占用后的赔付款也应该归属土地所有人。同时,司法所工作人员劝解到“赔偿的钱也不多,两家还是亲家,何必为了这点钱伤了和气”。通过多次沟通,王大爷子女表示愿意积极配合,也会多多劝导老人。看到王大爷这方思想有所缓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又从张嬢嬢这方进行劝导:“对方老人已经九十多了,又是长辈,年老体弱,王大爷子女对宅基地和赔偿款归属没有异议,实在没有必要和一个90几岁的老人计较。”张嬢嬢笑着表示:“我们不是为了要钱,就是争个说法,只要王家人认可宅基地置换的事实就好。”也表示,不会再和王大爷计较,以后也将会和王大爷的后人和睦相处。终于,通过司法所工作人员调查事实真相、法律解释和案例宣讲、巧打邻里“感情牌”,这件50元引起的“鸡毛蒜皮”邻里小纠纷得到了妥善化解,维护了邻里和谐关系。


  为推动矛盾纠纷在基层实现“根本性化解”,射洪市司法局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工作策略,既聚焦重大矛盾纠纷的攻坚突破,又紧盯基层常见小纠纷的源头化解。依托基层司法所的司法行政职能优势,指导辖区各类调解组织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通过下沉一线、靠前服务,深度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截至目前,2025年射洪市各基层司法所牵头或参与调解矛盾纠纷400余件,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这一系列成效不仅为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劲司法动能,更以扎实的矛盾化解成果,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筑牢了法治基石。

编辑:赖政宇
船山长安网版权所有